范文大全 > 作文基础 > 作文教学应以生活为基础

作文教学应以生活为基础

编辑:阿文时间:2020-12-15 11:41:38

作文是学生把自己的某种思想认识转化为物质形态的实践活动。这一过程必然经过这样的一种双重转化,即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向认识“主体”即作者“头脑”的转化,再到作者的观念感情向文字表现的转化。简言之,学生的作文体现了由“事物→认识”再由“认识→表现”的双重转化性。

因此,感性的认识、经验作为这种双重转化的桥梁,其丰富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作文的质量。因此,要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应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点。

一、感性经验是滋养学生创造的土壤。

作文是一种创造。小学生作文主要是表达自己已有的认识。心理学研究说明学生进行创造、想像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丰富的感性经验是他们进行写作的原料。“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见识广,经验多,学生写起来就会思路开阔、左右逢源,文章也才会有内容、有创意。相反,如果没有足够的感知过的材料,要想进行很好的写作是很困难的。

生而盲的人,即使掌握了文字,也难以描绘春天的美景;没有亲临长城,任何人也难以想像它的高大雄伟;古今中外的诸多文豪,皆是在其有深刻感知的前提下才创作出不朽的著作。尽管小学生的感性经验不是很丰富,但这足以为学生提供创造的土壤,而且随着他们感性认识的加深,其自身的创造潜力也在提高。

二、感性经验是学生理解新知的依靠

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是人类认识的基本规律,没有感性基础的理性是架空的。而学生处于学习过程中,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理解更依赖于从前的知识经验。作文教学不仅仅涉及到学生的语言文字知识,还涉及到学生感性知识经验,即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尤为重要。

文章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关键在于反映生活中的事物,只有当学生对这些事物有所感知,有所领会时,学生才能更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脉络,并能从中汲取写作的方法。同样,教师指导学生记某件事,学生只有在对这件事有所感知、领悟的前提下,才能理清写作的顺序,抓住事情的重点,将文章写得有血有肉。

作文教学的基础——童心

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童子者,人之初也 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李贽的这段话至今读来振聋发聩。 何则? 童心 已与我们愈行...

作文教学之我见——读《语文教学基础》随感

在《语文教学基础》一书中,作者从 作文教学的困惑 入手,较为客观 准确地阐述了作文教学的改革方向。作者强调学生的作文要富有 真情实感 要 言之有物 ,重视学生感受生活 记录生活的方式,正视作文语言与评价中的问题。在此,我仅就 作文评价 一环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本书中作者已经对作文评价的实践进行了有效...

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基础落实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狠抓作文基本组成部分的积累。作文的基础主要分为词语 句子 构思 表述四个方面。而此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和不断提高,必须认真做好一件事情 加强课外阅读,用大量的课外阅读来促进写作基本功的训练。 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狠抓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 1 词汇。从作文的最基本组成部分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