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 思考 > 对江苏高考作文的思考

对江苏高考作文的思考

编辑:阿文时间:2020-12-15 11:00:55

一、命题特点。

近几年,江苏高考作文命题分两个部分组成,题目+导引语。

“题目”,一般是要写的文章的中心已经隐含其中,直接给出,学生就不易偏题。“导引语”及材料,可以看做是对作文要求的补充说明,便于学生作文立意,便于学生把握写作的方向。简单讲:

“题目”找中心,“导引语”找立意。

近几年,江苏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是让学生易着手,难深入。重点转向学生写生活体验、写心灵,写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主要一般民众生活的关注。)“绿色生活”其折射目前只求发展不重保护的社会问题。

二、作文要求

考试说明对于记叙文的要求,

1、基础等级:符合题意,中心明确,符合文体,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书写规范。(评分时: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材、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2、发展等级:

深刻,透过事例反映本质;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生动,情景交融;文采,修辞,句式灵活,细节生动;创新,材料新,构思巧,独到见解。(评分时:不求全面,以突出点按等评分)

三、2011年作文关注方向。

现代科技、现在文明的问题。(日本核电厂事故引发的,科技对人们带来便利同时也有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人性善恶问题(药家鑫案,邢丹之死)。社会公平,人格平等,人的意志力等问题。

四、关于记叙文写作

方法:从“题目”得出主题,从提供的材料中进行立意,素材的准备。难点在于如何从“主题”到“故事”。

立意,就是定位什么的问题,如“好奇心”,对什么有好奇心;绿色生活,是怎样的“绿色生活”;怀想天空,是怎样的天空。“人与路”是怎样的路。

如“绿色生活”,当立意为“绿色生活=简单生活”就出现了这样的故事:

绿色生活

我问爸:“你觉得‘菊花台’怎么样?”

爸想了想说:“没喝过。”

这就是我爸,不抽烟,不赌博,偶尔喝点小酒就诗兴大发。总之,“无公害,纯绿色”。

要是在古代,我想我爸决不会是“不肯过江东的”项羽——他顶多是一个驾小舟随江波晃荡的渔翁;也决不会是因为不能打仗报国而直跳的陆游——他顶多是一个在院子里种种花的“隐士”。总之,“爸不琢,不成器”。

别人家又是买房又是买车,又是高升又是提调。他却总不急,乐呵呵地“不务正业”。倒是前不久那次五百年一遇的日食将他给忙坏了。

提前好几个星期,他又是买防护镜,又是计算角度选择最佳方位。忙上忙下,还预约了一帮邻居来天台一起**。可惜的是,那天下起了细细的雨,天灰蒙蒙的,壮观的日食他没观到。

我见他,把自己那架旧旧的望远镜擦了一遍又一遍,乐呵呵的脸庞少有了光彩。

我心里酸酸的。

我爸依旧爱着天空。他知道什么时候在哪块地方会有狮子座流星雨,他把那部热播的青春偶像剧骂得狗血喷头:“什么《一起来看流星雨》,简直是有损流星雨的形象!

”然后,继续翻手里的天文手册。

我高三了,生活忙乱而拥挤。爸那悠闲的生活状态时常让我莫名地恼火。那次,爸陪我去北京参加自主招生考试。

考场外挤挤压压的全是人,我突然觉得胸口堵得慌,在这人群之中的自己如一草芥,会被淘汰受伤。我习惯性地喝口可乐想掩饰紧张的情绪。爸却递过来一瓶矿泉水:

“喝口白水吧,它也有自己的甜。”我定了定,接过水来。“丫头,人要活得自在,这水能融万物啊。

”我捏捏那绿色的瓶子,将那火红包装的可乐扔进了垃圾桶。

我渐渐懂得了爸那颗绿色的心,不那么功利,不那么拥挤,留出好大一片,分给绿色的天空。他那份悠然淡泊,也引导着我,使我平静地面对紧张的高三生活。

回首望去,悠悠夏阳中,与爸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竟透着淡淡的绿色……

爸呢?厨房里呢。

我觉得我爸洗碗的样子特迷人。

■简评用“女儿”的眼睛来扫描“老爸”,别具一番情趣。作者把这位胸无大志、也不想有大志却活得有滋有味的父亲写活了,让你发笑,让你凝眸,让你反照自己。原来,人一旦豁达了,就能够平静地、大气吞吐地对待荣辱、沉浮、成败、生死等等。

这种人,得天地之正气,他们的精神、意念和行为可用“绿色”来隐喻。全文夹叙夹议,以叙为主,十分注重传神的细节描写,故读来如沐春风。结尾处,“我爸洗碗的样子特迷人”,飞来之笔,特有情韵。

何永康当立意为“绿色生活=如茶一般的人间温情” 就出现了这样的故事:

绿色生活

时隔多年,我依然怀念那个清凉的夏天,怀念那沁入骨子里的绿茶香气。

那是奶奶住进城里的第一年,带来了田里一年的收成,也带来了锅碗瓢盆一系列家当。奶奶最喜欢那口绿瓷盆,天渐热的时候,她便会烧上一整壶的开水来泡茶。茶水本是浅浅的黄绿色,但装在墨绿的瓷盆里,总觉得那绿鲜艳而又饱满,似乎要溢出来一样。

这时候,奶奶便会招呼我们姐妹二人:“走,咱卖茶去!”

那时满大街都是“凤凰”牌自行车,层层密密的树阴也挡不住毒辣的阳光,额头上的汗水则被晒成盐渍。这时奶奶的茶水总是最诱人,那清澄的绿不等人吆喝,就吸引来行路的客人。

“大妈,这凉茶……”

妈妈总是不等人问完就接话:“自己家煮的,两毛钱一碗。”

从来不见有人还价,每每都是举起一碗咕嘟咕嘟咽下,颇有几分水浒英雄的豪气,然后掏出两枚细硬币,道一声谢,消失在人群中。偶尔也有渴极了的人,一连灌下三大碗,奶奶也只收取5角钱,也许她深谙做生意讲求回头客的道理,抑或是她的本性就只是为了方便他人。

瓷盆里的水渐渐浅了,奶奶便使唤我们去楼上把晾凉的另一盆拿下来。同样的绿,同样的清,在这样的午日,散发沁人的茶香,让人分不清这绿是茶叶的绿,是瓷盆的绿,或者是生活本身的颜色。

孩子的耐心总是有限的,当我们叼着冰棍一蹦一跳回来时,奶奶正在招呼一公车的客人。那时的公车是随停的,窗口伸出许多瓶子,奶奶便乐呵呵地把它们一一灌满,象征性地收取一些钱,那浅绿色的瓶子就注入了些许夏日的清凉,也注入了奶奶淳朴的热情。

最后的收入是有限的,去掉那些茶叶钱所剩无几,可我们却乐在其中。

很多年后的现在,我只是望着马路上无数辆汽车扬起的灰尘,看着瓶瓶罐罐花花绿绿的饮料,看着奶奶慈祥的**,怀念那记忆中的绿色。

朋友,若你在旅途中拧开一瓶绿得不真实的茶饮,是否也会希望路边有一位老奶奶,摆着一口绿瓷盆,煮着一盆绿茶……

■简评作者通过怀念奶奶当年用绿瓷盆、茶碗等工具在路边卖茶这一故事,表达了自己对“绿色生活”的诠释:真实的、淳朴的、自然的、环保的生活才是作者心目中的绿色生活。这样的视角是独特的,这样的故事是鲜活的,这样的表现是智慧的。

加之文中几处简洁传神的细节描写和不动声色的场面片断的对照比较,使得文笔轻捷灵动,文意独特而耐人寻味。蔡明

当“天空”是无情的烈日,就有这样的故事:

《怀想天空》

麦收时节,天空显得非常的明净。在**麦田上空,偶尔悠然地游过几朵白云。[写景简洁,突现神彩!]

麦收时节,中午常是烈日当空。我们勤劳的父母,不得不在烈日下劳动。[起笔先点出“烈日”两次,重复得好!]因为作为农民,这是他们的义务。[说得多么本分!]

我是一个农家子弟。我明白我们乡下的家长们要靠田地来生活,供我们上学。他们为了子女辛勤地劳动,但没有半句怨言。

在家,我常听到他们说:“只要孩子搞好了,再苦再累,我们都愿意……”[可怜农家父母心!“搞好”,此词用得妙,传神。

]农家子弟努力学习吧!全力以赴吧!我们敬爱的父母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他们埋头在烈日当空的麦田里收割麦子。

那种滋味,你们体会过吗?[此处喊“口号”了,但听来很顺耳,很入耳。前两节,均说“我们”、“他们”,请品味。

]在即将奔赴高考考场的前两天,我体会到了。又热又累。当时,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快点把麦子割完,到家洗个澡,然后在床上睡五六个小时。

6月5日早晨,我爸起得很早。四点多钟就起了。他临下地时告诉我说:

“你再睡会吧!六点钟起来做饭,然后洗洗衣服,八点钟到地里给我送饭。”[全是农家父亲的质朴话语,多情而又实在!

有几个家长让孩子在高考前两天劳动的?]

我睡醒后,拿起表一看:5:50。大概在学校里起早起惯了吧。我快速穿上衣服。我把衣服泡在铁盆里。然后,我进入厨房做饭。

我做好饭,洗好衣服。又把汤盛到饭盆里,拿了5个馍,一齐放到篮子里。我赶紧吃过饭。碗都没涮,便骑车下地了。

当我到地里时,父亲已割了七八垄了。他脸上很多汗珠,衣服湿透了。他说:“你来,吃过了吗?我割光这一垄,再吃……”[白描。父亲的言语,平淡中见“浓”!]

大概四五分钟吧,他割光了。他从篮子里拿出饭盆、馍头,边吃边说:“孩子,你爸没本事,明天到县城后好好休息!

后天好好考,别紧张……”[这就是当农民的父亲,在田野上,在烈日下,对“后天”高考的孩子进行的“临考告诫”!苍天和大地都在倾听……]

我在烈日下割了五个多小时麦子。[不愧是农民的孩子!没有考前烦躁,没有“营养品”,没有父母高招“安慰”,只有本本色色的“劳动”!

]回到家,我没有吃饭。洗了个澡,就睡了。[与前文呼应,真是累得瘫了!

]现在,我在考场上做题。室内很凉快。[“凉快”二字,极为重要,很沉重!

]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此为一个大大的“亮点”,全文生辉,一切皆活。“怀想”出来了,“天”出来了,比天还“大”的农民出来了,比天还“亲”的父亲出来了。

一切皆在不言之中……]

当“天空”是祖国,就有这样的故事:

《怀想天空》

经常听人说农民工这不好,那不行,仿佛低素质成为了农民工的代名词。“三人成虎”的力量是可怕的。不知从何时起,对农民工的歧视成为了我心中的“定理”。

可是,有一件事,却给这个“定理”彻底的毁灭。

那是一个星期一的早晨。按照惯例,我们要去参加升旗“形式”。说它为“形式”,是因为现在的许多中学生已经不愿在此时唱国歌,甚至不会唱了。

“形式”,依然按照步骤进行着,只是今天校园外多了几声挖土机的嘈杂罢了。不知是我们的萎靡状态“感染”了喇叭,还是挖土声过于嘈杂,反正喇叭是那么地有气无力。“向右转45度。

”主持人无力地吼着。队伍也如风划过沙做的塑像——一下子全散了。我们懒散地挪动了几下小碎步,队伍蛇形般扭动了起来。

“下面进行升国旗仪式。”主持人说道。喇叭一下子安静下来,可是挖土机的嘈杂声却更加大了。

“该死的农民工!”我不禁抱怨起来,“难道不能让人耳根清净一点吗?连这点道德也没有,难怪受人歧视!

”“下面升国旗奏国歌。”忽然,挖土机的嘈杂声一下子消失了。只见农民工们停下了手中的活,笔直地站在了原地,目光有神地盯着国旗。

一个高个子农民工不知怎么进入了我眼帘。大概是来不及找个相对平坦些的地方吧,他的双脚竟站在高低不平之处。一脚悬空,可他丝毫没有摇摆,仅凭一只脚死死地抓住了地面,其费力程度可想而知。

他的脸上写满了“辛劳”,

可是嘴角却带着笑脸。面对这位青松般的高个子,我被震撼了。

假如说,刚才一幕只是对我的一次震撼,那么,接下来的一幕则是对我心灵的一次洗涤。国歌乐响起,校园内依然是一片沉寂,可校园外却响起了农民工们嘹亮的国歌声。伴随着这一声声纯洁的国歌声,我心灵的污垢在一层层褪去。

我如同清夜闻钟,又如受了当头一棒。我和同学们挺直了自己的身体,唱出了国歌声……

人人头顶有一方天。农民工并没有因为社会上的某些歧视而丧失自己的天空。他们,凭着满腔的爱国热情,撑起了属于他们的那片天空,明净,辽阔,深远!

或者先有故事,再定位主题。

同样是处在底层的农民工,他们也会“怀想天空”,他们就是“绿色生活”,他们同样有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的“好奇心”,也有他们自己的“人与路”。

总之,记叙文学会从一般的生活事件现象中发现草根力量,发现正义,揭示人心人性。所讲述的故事一定是根据生活中有力量的故事改编而成的,或者的虚构的“真实”故事。虚构,就是不是真实发生的,但“真实”就是符合人们内心善的愿望的,如爱国,如母爱等。

高考作文考前必读时文

高考作文教学

对高考作文的思考

王玉强我总觉得作文很怪。 高考作文既然占60分,为何没有实用的作文教材?尽管有几本作文教材也是虚设,不能用,不好用,不管用 总是告诉学生多生活 多积累,就是不把诀窍告诉学生。 还有,为何教师教授作文的时间那么少?与60分的作文得分匹配吗?每次作文就是评析一下,就完成任务了 谁系统讲过作文?深度挖掘过...

对几省市高考作文的思考

广东以 捐助 立意选题。我将以 要作怎样的捐助者和被捐助者 为题,大概的会阐述捐助者应该不求名声不求利益的捐助,只求一种心灵的净化 升华,要认真维护被捐助者的自尊 被捐助者首先应心存感激,会感激懂感恩,相信社会永远正能量是主流,这是被捐助者最需要的。不接受的也要感激这份人间真情,然后充满信心的打拼,...

江苏高考作文

又是高考 照例逃不了的要监考。 今天上午第一门语文 到文考办公室一看,我分在理科考场,大舒一口气,因为江苏的语文文科是有加试的,加起来三个小时,如果把进考场的时间都算起来的话,在教室里,我们监考老师得站三个半小时 傻瓜一样的,不可以讲话,不可以看学生试卷,不可以随便走动 不过,呵呵,很幸运的是,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