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独唱团》和《佛祖在一号线》,说实话,都不是读起来轻松的书。《独唱团》前几篇中有两篇都讲到了摩托,一篇与香港有关,一篇与爱好有关。于是乎,我觉得命题作文也是很有意思的事,那就也写一篇我的摩托日记吧!
摩托,天生与我这种胆小、懦弱的女孩绝缘。至今开车穿梭于三环时,看着那些飞驰超过的摩托我都不寒而栗,怕是很危险吧?
这年头摩托已经成了很多极限运动者的爱好,最起码在北京城区是的,早年那些摩托车主都逐渐转变为了小汽车主或者电动车主吧!在魏公村上班的时候,曾经看到一个很酷的女孩:骑着大胯子,上身穿着内衣式的运动衣,黝黑的**,放着音响,令无数路人侧目啊!
不似我小时候,那时候有辆摩托车是相当酷的事情。记得那时候住在姑婆家,他的男人送我回家,我夹在他俩中间一路并不舒适,但是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坐摩托车,回去还和小伙伴们炫耀了很久。
直到多年后我来到北京读书,听宿舍媛同学推荐了《摩托日记》这部电影,讲的是切-格瓦拉的故事,他骑着破摩托穿越南美大陆,见识到生活的种种,于是乎义无反顾的投入到革命大军中。电影也是根据他的日记改编的。我没有这样的勇气、毅力和能力,只是年纪长了之后,想着能有一辆越野车舒适的环游中国。
2年前爸爸有了一辆摩托,那是我寄给他的3000块钱买的,父亲很自豪,逢人就夸耀。回疆后爸爸就骑着他的摩托载着我穿越石河子的大街小巷。那些风景、那种速度,让我很留恋。
这辆摩托带给了他极大的幸福感,没有了出行时间和范围的约束,他能够经常穿梭于市区和五级之间。只是过些年他老了,还能骑得动摩托吗?
摩托,并未占据过我的思想和生活,只是这少得可怜蛛丝马迹还让我能勉强完成这篇“作业”,不是日记的日记,没有摩托的日记,就这么草草结束吧!
是豆瓣上一篇老帖子《二十岁了,日记还会记下去么》 有回复说,会的。即使内容情感不断重复,故事心思毫无新意,也会一直记下去。还有的决绝的说,会记下去,一直到死。 努力思索自己日记里反复出现的故事词汇心情人物,不得不承认,这些在过去艮长时光里,以各种姿态构成自己思维骨骼血肉的东西,它们早已晾晒在硬邦邦的...
联谊会组长6天前通知12月12号中国乐曲专场我一定上个节目,想想中国乐曲拢共拢弹过的几个,四五年前的《二月里来》《浏阳河》《茉莉花》谱子都找不到了,2年前的《牧童短笛》太滥不敢见人,现在指力比那时候好但也还是没自信,《兰花花》反感极了那个故事。《水草舞》算是最熟也最近的,但最多的时候4个撞曲的,被弹...
作文题目摆在面前 我孩子的 老师。这是孩子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给我布置的作文。 此作文是上周孩子老师交给部分家长包括我在内的作业。当时孩子错误理解以为是她自己的作业,没与我说,也就没作老师的作业。老师昨天发来一短信,虽然未见其人,但从话语的措辞上还是感受到了其严厉程度,从其中渗透出来的不满也可窥到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