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 作文关键 > 积累是作文成功的关键

积累是作文成功的关键

编辑:阿文时间:2020-12-15 10:14:43

为什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如何使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走出困境,使教师教得活,学生乐于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笔者认为,积累是作文成功的关键,只有平时积累厚实,写作时才会有事可写,有情可抒,辞能达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积累得越多,作文才会越顺手。

1、在观察中积累

观察,是对生活、对客观事物的了解,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渠道。心理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们接受外来信息和接受知识主要是通过人体的各个感觉器官实现的,按其比例,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

5%,触觉占1.5%,味觉占1%,观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看”,它往往需要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来准确把握事物的特点。而生活处处皆文章,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一切真知来自生活,来自实践。

我们农村小学生所接触的自然、社会和生活要比城镇学生更广泛、更丰富,实践机会也更多,然而一到写作时,却往往是头脑空空,无内容可写,于是往往胡编乱造,言之无物。因此,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日常观察,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在观察中进行积累。

2、在阅读中积累

在《再寄小读者》一文中,冰心老奶奶对学生写作的困难曾作过这样精辟的分析:“是不是有时提起笔来却觉得无话可说,有时眼前闪烁着景物的色彩、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呢……”“无话可说”是指没有写作材料,而“形容不出来”则指缺少语言和写法的积累。如果说学会观察、积累材料能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那么注意阅读中语言和写法的积累则能解决文章枯燥干瘪、泛泛而谈的问题。

要写好文章,除了要有生活基础外,就要多读点书,多吸收一些营养,写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特点就是增加了课外阅读量。而农村小学生由于学校和家庭条件的限制,要达到要求似乎有点困难。

因此,要注意在教学中把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一是经常组织讲故事比赛、朗诵会、演讲等活动,引导学生多读、多背;二是鼓励学生勤记、勤练,常读课外书,常做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语句、精彩的片段摘录下来,组织开展编小报比赛、优秀读书笔记展览等,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

叶圣陶先生在《和教师读写作》一文中指出:写作方法的积累,功夫在平时,主要靠阅读。因此,阅读是学生掌握写作方法的主要渠道。

每教一篇课文,都要注意指导学生从中学到一些写作方法和知识。如开头、过渡、结尾的写作方法;对比、夸张、比喻、拟人等写作技巧;心理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等表现手法。还要注意把握好阅读和写作的结合点,在学生学会了文章中的写作知识后,趁热打铁,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练习写作。

如《军礼》一课,对话的描写很有特点。可以先让学生从中讨论出写对话的四种格式,然后让学生明白写对话提示语的几点要求,再让学生回想一个场面,用刚学到的知识写一段人物对话。这样的训练,能促使学生对写作知识的掌握,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经验。

作文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审题立意能力

今天考试结束,作文写得一塌糊涂,看得我头疼,忍着阵阵胃疼下午终于看完了。 材料作文审题还是最重要的,不能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就不能恰当立意,文章也写不出一定的深度。如果只是抓住材料的只言片语,在此点上穷追不舍,那么反而越写越远,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本来不是什么那么难以分析把握的,只是初中阶段学生只练话题...

作文最关键的是积累

今天下午,我批改了10篇作文,感到有点疲倦了,内容如何如何先撇开不说,尤为奇怪的,好多学生作文,自始至终乃见不到几个成语的影子。读之甚是枯燥平乏泛味,味同嚼蜡。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俗话说,仰门看八字。一篇考场作文,如果用上几个成语典故 名言警句,就给作文画龙点睛 锦上添花,就会让评卷老师耳目...

兴趣是学生作文成功之母

内容提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作为教师应该小心翼翼地尊重与爱护学生的才情与个性,引导学生们兴趣盎然地去观察 去体验 去做感兴趣的事,写感兴趣的文,从习作中享受思想与语言创造的乐趣。 这样,学生就会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关键词 指导观察 创设情境 激励评价 走向社会 真情实感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