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 技术作文 > 教育技术生活,作文真实的源泉

教育技术生活,作文真实的源泉

编辑:阿文时间:2020-12-15 05:59:31

生活,作文真实的源泉陈玉龙的工作室生活作文源泉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因为它耗时长,投入精力多,却收效甚微,以致于部分教师放弃作文教学,只攻基础。历年来,针对作文教学的理论指导,也是众说纷纭,各执己见。我们作文教学该怎么研究,该怎么突破,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去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首先,我们得弄清新的教学理念到底是什么?我们怎么样用教学理念有效的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生活是真实作文的源泉”。

写作就是无技巧的再现生活,生活就是作文。

一 、要求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

很多学生一提写作文就头疼,究其原因,不是不想写,而是写不出来,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在学习的压力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求圣贤书”,他们写作素材的**就是课本,但课本上又有多少知识呢?没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又怎么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呢?古人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谈的就是积累。

由此可见,丰富的素材积累是写出上乘佳作的必要条件,只有厚积了,才能薄发。那么积累素材有哪些渠道呢?

1.从生活中积累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是积累素材的最佳渠道。生活是一个大课堂,里面有许许多多我们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比如丰富的谚语、俗语、歇后语、寓言、民间故事等,如果能把它们合理地运用到写作中去,一定能使文章增色不少。

生活是人情感体验的过程。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走进生活、体味生活,也应该让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捕捉文学、捕捉语文的心灵去感受生活。有丰富生活体验的人写文章才不会无病呻吟,苍白无力。

2.从传媒中积累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亲历,因此通过间接渠道获取写作素材也很必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先进的传媒技术给我们获取知识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教学、课外书、电视、上网等方式获取许多写作素材。新课标也提出要求,五至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当然,在积累素材的过程中,应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唐代大诗人杜牧,每次出门都带着文房四宝,便于在发现好的素材时,把它记下来,这样才不致于忘记,我们也让学生效法古人“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长期坚持积累,自然无论遇到什么文题都能信手拈来,文思如泉涌。

二、把写作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中

新课标指出,

五、六年级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小学的作文课,每学期只有7、8次左右,远远不能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要求,但作文课又不能过多,过多则会影响教学进度。我们说阅读教学重要,作文教学同样重要。

作文教学老大难,阅读教学抓住作文这个老大就不难。俗话说“三天不练手生”,因此平时的小练笔显得尤其重要,它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灵感,活络学生思维,又有利于提高语言的组织、运用能力,为写大作文打下基础。

平时练笔,紧扣阅读教学,读写结合,应以片断训练为主,即以训练某一个或两个要点为主,只要能体现本次训练的重点,就该肯定。例如在教学描写活动场面课文时,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写作手法(烘托)在文章中的运用,再要求学生描写一个活动场景,有的学生写到“篮球比赛”把球场的战况变化与观众的情绪变化联系起来;有的学生写到“班队主题活动”,把台上同学的表演和观众的反应结合起来,这就达到训练的目的。在训练中,尽管很多同学写得并不很精彩,甚至有的语言运用也不很得体,但只要成功运用了烘托手法的文段,都给予肯定。

俗话说“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嘛。

另外,说写结合,能培养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

学生的习作,有的如“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有的则如“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存在这些毛病主要是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很薄弱,选材不当,因此平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对写作是很有帮助的,其方法和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口语交际、课前交际、用词语造句、口述分析问题的步骤、班级辨论会、主题队会等,“说”的基础扎牢了,“写”还会有困难吗?

三、作文应表达真情实感

目前,小学生的习作普遍情感缺乏,语言干瘪乏味。《语文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在生活中不断积累,不断收集素材,才能在写作中有话可说,有感而发。请看下面的教学案例:六年级的习作内容“克隆”。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平常生活中发现,根据生活中的现象,说说自己想克隆什么?这正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的体现。正是生活现实激发了学生爱的灵动,学生纷纷说,我想克隆耳朵,让那些耳聋的人能感受**的旋律;克隆眼睛,给盲人带去光明,让他们也能看到这五彩缤纷的世界,欣赏大自然的美;克隆健康的手,让那些缺了手的人能重拾生活的彩贝,等等,这不正体现爱生活吗?

也只有对生活充满了爱,作文才能有血有肉;也只有对生活充满了爱,才能铸就健全的人格。有个孩子联想到她的父亲因腿残而生活不便,为此她很想为父亲克隆一条健康的腿。小作者以其饱含激情的语言塑造了一位坚强而伟大的父亲,他虽然腿残了,但意志却非常坚强,尽管他人生坎坷不平,却步步走向辉煌,父亲的高尚人格激励着孩子幼小的心灵,使她从小就懂得“爱心无价”。

于是,潸然泪下地写就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她在一次次哽咽中,在一片抽噎声中读完了,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一曲《爱的奉献》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响起,一堂生动、感人的作文课在嘹亮的歌声中走向尾声。

四、作文素材应真实,要降低作文要求。

我们的作文教学要让孩子知道,我怎么想就怎么写,我怎么说的就怎么写。我们老师不把技巧放在第一位,生活放在第二位。尤其是现在的作文教学,新课标要求我们降下来,习作不叫作文,低年段叫写话,高年级叫习作。

新课程降下来了,可是我们生活中的作文根本没降下来,我自依旧,我们仍然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我们还是要求孩子的作文中心要突出。虽然叫写话了,我们作文教学还是要求孩子达到几百字,几百字。

究其原因,还是高考的指挥棒没变。我们语文老师都很难,但是新课标下来了,我们就得改,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教学方式,课改就是:痛并快乐着。

我们来看一则案例:

98年的高考题目叫做《战胜脆弱》。《南方周末》报道了安徽省高考作文事件。**电视台《实话实话》栏目崔永元知道后想办一期节目,结果安徽怕在全国影响太大,多方周旋,才不了了之。

《战胜脆弱》这篇作文在安徽省的考场上35%的考生都是写在高考前夕不是父母双亡,就是家里着了大火,不是家里着了大火,就是发生了洪灾。因为98年抗洪。当时,安徽省没那么严重,只是有些地方受了点小灾。

可是一百个学生竟然有三十五个写成这样。作文素材不真实,脱离生活,瞎编乱造,缺乏情感,写的真是惨不忍睹。还有一个用脚答题的考生啊!

没有手那孩子的作文写得真漂亮啊!这孩子真惨哪!这个孩子撒谎了,用手写的,他说自己没有手,战胜脆弱嘛,用脚写。

这件事引发了整个教育界、整个社会深刻的思考,教育都假了,你说还有什么好,所以打假要从教育开始。再来看一位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学的一则案例:作文内容“我的老师”。

根据剧情的安排,一般情况下,教师要求写正面的,不许写反面的。写老师怎么爱我们、怎么爱工作、怎么省吃俭用,怎么辛苦不睡觉,就是不写老师脾气不好啊、不讲卫生啊。奇怪,中国的老师都千篇一律。

一般情况下,学生会写一位工作繁忙的老师,日夜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拼命工作。这时候,教师又告诉学生,记事文章要有起因、经过、发展、高潮,一定要有高潮,还要有经过,经过要突出重点,结尾要扣住中心。此类作文教师非得告诉学生有以下步骤,开头必须是我的老师一头黑发,精神抖擞、中等身材,圆圆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写作文必须要这样写。

由于作文要过教师那一关,一般写我的老师要写语文老师,因为那是最理想的选择,诺贝尔奖不给语文老师简直是有眼无珠。案发现场就在学校门口,根据剧情需要,天气描写必须要写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主角没带雨具,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百鸟归巢各自飞,窗外雨哗哗,主角心慌慌,带着一颗不被同情的没有温暖的破碎的冰冷的心站在门口不知所措。这时,老师会像奥运使者那样举着神圣的火炬,举着一把从地摊上买来的十块钱一把的降价雨伞出现在主角前,学生一定要这样描绘。

果然远方出现了一个身影,举着一把好看的小雨伞,带着神奇而又可爱的笑容。啊,那不是我的语文老师吗?于是,一个崇高老师的形象就被学生给勾勒出来了。

根据剧情的安排,老师一定不会带两把雨伞,也不会拿三块钱让主角坐人力车回家,更不会给他钱让他坐车回家,非得要拿一把伞护送主角回家,这样才能感人,老师的形象才会高大。一路上,师生二人相依为命,风雨同舟。在崇高老师的带领下,他为了不让主角淋湿,硬是把雨伞往主角这边靠,自己的半个身子露在风雨中。

于是老师的肩头全湿了,头也湿了,裤子也湿了,多么感人的一幕啊!于是,还得要这样描绘一笔,风依然地吹着,雨哗哗地下着,主角不禁打了一个哆嗦,转身一看,呀,老师的肩头全湿了,多感人的一幕雨中情啊!到了主角家中,崇高老师顾不了一切,不喝一口水,也不进屋,肯定站在门口,用手擦擦脸上的雨水转身消失在风雨中,而且还非常酷非常帅的一甩头。

这时,主角就目送老师离去。主角的眼睛渐渐地湿润了。第二天,主角上课,发现老师的鼻子红得像克林顿,崇高老师昨天被雨淋了,得了感冒了。

这时候,主角还要发一通感慨,哇,多好的老师啊!为了爱我,为我们付出了这样多,而且今天还坚持上课,我一定要报答老师的爱,长大了为祖国作贡献。这样才能把老师的爱和为祖国作贡献紧密地结合起来。

本人认为,这样的作文教学,这样的作文构思,让学生远离世界,远离生活,远离思想,远离情感,使人昏昏欲睡,呆若木鸡。我们今天不要把技巧放在第一位去教学生写作文。技巧重要,但不是学习作文的法宝。

我们要讲技巧,但是,我们该怎么把技巧于无形中教给孩子。新课标就是让我们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让我们的作文以平民的意识走进孩子。上列案例违背了作文的本质,力求选材立意要精、要新,孩子们不再童言无忌,留下的只有东拼西凑的故事和似曾相识的语言。

作为乡村的孩子,要描写出散发泥土芬芳的作文。写写沉默的远山、沉寂的池塘、广阔的原野,屋前的大树、路边的野花。一个乡下孩子的作文不能失去乡里的童趣。

作文之所以失真关键在于他们在错误的作文观念下,心灵没有说话,思想没有说话。当他们想说时,真实的

思想与心灵的感觉往往被公众的言辞所淹没。

因此,只要我们是语文老师,我们就应该让真实的生活、真挚的情感、真切的思想在孩子们的心灵里扎根。我们就是要无技巧地教给孩子生活,也应该深情地告诉他们,生活就是作文。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孩子轻轻松松的学作文,快快乐乐的学作文。

作文功底从**来?书是他们的生活,那是间接的。读书也是学习作文的一个法宝,但是,生活更是学习作文的法宝。

今天谈创新、谈新作文,其实没有新,只是让我们返朴归真。我们的创新作文不是游戏作文,创新作文正本清源,回归本质的话还是生活。

生活,作文的源泉

希望坪 文学社写作讲座 袁海军文学作品, 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我记不清这是哪位名人说的话了,是谁说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句话给了我们学习写作的重要启迪 那就是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感受力 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写作的三个重要方面。其中,对生活的感受力是写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感受不仅是积累写作...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作文是识字 写字 用词造句 布局谋篇 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训练,是语言表达能力和思想认识能力相统一的综合训练。一篇作文,既反映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反映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生活经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在作文教学中,总存在这样一种普遍现象 学生总怕上作文课,老师...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也是最大的素材宝库,要想让学生写出优美的文章,就要紧紧抓住生活这个源头,经常性地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融入大自然的怀抱去接触 去感悟 去发现。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收集作文素材,让学生感到有事可写,有话可说。 一 作文题材的生活化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让作文教学融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