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素质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它提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帮助学生创造乐观、自信、充满活力的生活。同时让学生凭借集体这个环境来锻炼自己的能力,施展自己的才华,发现自己的潜能,从而实现自我发展,培养出适应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自主班级管理”是指一种在自我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自主管理班级、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管理实践。它属于独立教育研究的范畴。“自主化班级管理的实验与研究”课题旨在通过构建起“学生自主发展”与“班主任自主管理班级”的理论及操作规程,形成开放高效、激励上进这样一种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管理机制,从而创设健康有序、宽松和谐的管理氛围,培育人格完善、思维广博、知识丰富、个性鲜明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现代人。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对群体的管理必须以对个体的管理为基础,他人管理只是外部条件,自我管理、自主管理才是基础,让系统内每个个体都主动地把自己的行为与管理系统总目标协调一致,将会有效地增强效能。根据以上理论,我选择了“小学生自主班级管理的研究与实践”这一课题。
“小学生自主班级管理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即在小学阶段的班务工作中,从学生管理的主体性出发,把学生尝试班级管理作为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把班组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诱导学生自己进行班级管理,尝试制定管理班级计划,尝试独立开展班组活动,完成班组工作任务,促使学生班级管理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帮助学生创造乐观、自信、朝气蓬勃的人生,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之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营造和谐的班级环境。
2。引入竞争机制,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
三。建立学生自主管理的管理体制。
四。强化班级管理中的创新意识,总结和探索一套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模式。
5、优化班级、家庭、社会德育工作中“学生自主班级管理”教育模式和操作策略。
6、形成符合本班实际的“学生自主班级管理”的保障机制,有效促进本班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管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实验方法。
主要采用实验法,以课堂为中心,加强信息反馈,加强实践总结,逐步完成实验结果
2、文献研究法。
在研究中,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学习他人课题研究的方法,陶行知、魏书生等人的教育理念以及班级管理的新理念。
3、调查研究法。
在研究中运用问卷调查研究教学中影响“学生自主班级管理”的因素,掌握学生心理,及时调整方案,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4、行动研究法。
利用周晨会、中队活动,培养班级小主人,开展家校联系等手段促进“学生自主班级管理”的研究,寻找促进“学生自主班级管理”的途径、方法、措施,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5、个案研究法。
运用个案研究“学生自主班级管理”的差异性,对个别班级的典型的个案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和剖析,力图揭示教育中的某些规律和本质。
6、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学生自主班级管理”过程中,及时撰写教育教学随笔、案例、**等,及时总结经验,积累结题资料,更为今后的教育教学积累宝贵的经验。
四、研究计划:
(1) 研究周期:本项目研究周期为一年。
(二)研究步骤:
1、2017年11月——12月:对该课题方案进行设计,初步确认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相对应的策略,并请有关专家、分管领导进行认证,听取意见,取得支持,形成方案,报市教科所审批。
2。2017年1月-2006年3月:研究的第一阶段
(1)对本实验班学生进行心理、行为方面的调查。
(2) 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和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理论。
(3) 学习经验,开展新一轮班级建设。
(4) 提出各类班级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三。2017年4-10月:研究的第二阶段
(1) 在理论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理论和实践。
(2) 开展新一轮班级建设研究。
(3) 整理相关总结。
(4)收集、整理来自第一线的对于班级建设可行材料。
四。2017年11-12月:项目总结阶段
(1) 整理项目相关资料。
(2) 写出研究的最终报告。
(3)课题成果展示,并请有关的领导对课题进行成果鉴定。
5、 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
自2017年11月至今,我按原定计划操作,不断地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在实际操作中,注重边学习边实践,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认识,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1) 激发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和积极性。
“动机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管理活动的主观因素,是进行自主管理的前提,在一定意义上讲,自主管理动机制约着自主管理的方向、态度,影响着自主管理的方法和成果。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自小学生的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是孩子们有明确目标和计划的内心活动。
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意识。
1、抓好外部诱因,引发自主管理动机。
在晨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自己的事自己做”,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主动与家长联系,召开家长会,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运用情感激励,榜样激励、奖励激励等手段,把自主管理渗透到各科教学、班级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多层次、全方位激发学生参与管理的动机,使学生置身于自主管理的客观环境中,产生一种参与管理的需要。
2。整合努力目标,激发自主管理的动力。
每学期初,教师要求学生明确一学期的班级奋斗目标,引导学生把国家、学校、班级的教育目标整合起来,形成一个自主管理的努力目标。由于目标经过学生整合后切合学生的需要,切实可行,使学生目标明,方向清,管得主动。因此,目标的设置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和符合他们价值观,适合学生的经验条件和环境条件,使之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三。营造民主氛围,巩固自主经营的动力。
魏书生曾经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民主管理意味着大多数人参与政治、决策和更复杂的工作。民主管理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做老师和朋友,建立新的师生关系。
还应采取共同发展班级管理制度、实行班长轮换制等措施,增强学生班级的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要照顾好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加强自我管理。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
只要教育得当,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强化自我管理意识。
(2) 改革班委制度,引导学生全面参与班级管理。
一。建立职能小组,确保每个人都有事可做。
班委建制历来是班主任启动班级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但以往的班委,仅仅是少数人得到较充分的发展,学生参与面不广。因此,我们尝试了以下方法:
功能小组成立之后,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进行班委竞选,然后在平时的活动中,再吸纳其他人自由组合,这样,该小组成员是本小组功能发挥的精兵强将,自主帮助,带动其他人共同提高本项活动能力。
2、设立“十长十员”,确保事事有人做。
职能小组的划分受学生能力和人数的限制,不可能人人参与。同时班级管理中还有其它事务,可开展“十长十员”岗位责任制以增加岗位,如设置:花长、帘长、门长、桌长、凳长、灯长、水长、车长、窗长、伞长等,及图书管理员、墙面保洁员、地面保洁员、仪器保洁员、镜框保洁员、卫生工具整理员、纪律检查员、红领巾检查员等。
这样,班内初步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级管理格局,层层落实职责,赋予相关权限,互不交叉,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3,实行值班班长检查制度。
由班委成员负责班级事务检查,形成“每日制度化”管理(出勤、卫生、晨会、两操、队会)。重点加强对课堂环境的监督检查,认真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责任心不强或忘记值班的学生予以扣分,对在班级考核中失分的学生予以扣分。
相反,每个职位每周都有加分。
四。实现动态角色分配系统。单一的角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实行角色变换制度,则能使学生在不同的管理岗位得到多方面的锻炼,从而获得多方面的管理体验和管理能力。我们实行功能小组成员每学期一换、“十长十员”每月一换、值日班长每天一换,学生定期轮岗,使人人有岗,岗岗有责。
多岗位轮换经验丰富。善始善终,持之以恒,既显示了制度执行的一贯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
改革班委建制,设立功能小组,建立“十长十员”,进行岗位轮换,丰富了班级管理的角色,带来了积极效应,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的凝聚力,而且能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
(3) 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培养自主管理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必须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在创建班集小组的过程中,开展各种活动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1、十分钟晨会特色化。以往的晨会课是班主任的“一言堂”,现在的晨会课已经成立学生的一道“精美可口的早餐”。晨会由学生自行组织,10分钟的晨会由学生自行安排。由专人负责,全员参与,行承特色。
比如,内容包括:周一新闻回顾、周二小演唱会、周三综艺节目、周四人物、周五重要事项等。
2、班队会自主化
主题班会也作了相应的修改,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的设计、准备和组织中。班主任提前将活动的时间、主题、范围告诉大家,让同学们自己去收集材料,自己去设计方案,自己去分工准备,班主任则是同学们的顾问和教练。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对活动的主题、内容、形式和主持人进行点评,使下一个活动更加精彩。
三。努力开展学生自主评价
以往我们的评价体系,往往是教师一锤定音,新的班级管理理念告诉我们,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是不公平的,因为教师的评价,往往带有**化的要求倾向,往往容易求全责备,当然也不利于学生自我管理约束、自主评价、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目标管理的评价考中,我们尝试着以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把自己所取得的进步记录下来,在评价中学生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获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评中,学会反省,逐步提高自己。
在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利用这个机会帮助一些学生找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存在的差距和方向。整个评价过程教师充分放心,放手,使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班级民主管理的气氛,也感受到了参与管理评价需要的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