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滨男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年第07期
探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教学模式应用研究,可谓是“千淘万漉”。 早在“十一五”课题期间,我们就论证了“小课题”活动形式引入,对活动过程与方法设计、转变教学方式方法,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为进一步**其模式应用,2017年向学院规划办申报此课题,经过一个阶段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并获得了学院科研成果一等奖。
一 、成果提出与内容界定
(1) 成果研究的基本思路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是课程改革的难点。实施中缺少教学实践的积累,缺少活动过程方法的设计,教师对这门课程的驾驭,仅仅停留在浅表化阶段,活动效果参差不齐,缺乏深入的理解把握,很难全面反映课程设计的要求。为此,我们初步总结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的基本活动模式:
创境质疑——自由分组——引导分析——**验证——师生评议——拓展分享,并将这一思路在基地学校和区域实验学校试验运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也呈现出新的氛围和充满活力。然而,随着我们对小项目教学模式研究和探索的深入,出现了新的问题。
一是学生有效参与度不高,兴趣不强。表现为学生还是跟着教师和教案跑。根据对近24所学校的调查,学生参加活动课的态度如下:
积极参与40%,**,偶尔参与20%,**20%-30%,与自己无关20%-10%。可见,尽管有许多新的教学形式,但实实上,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激发。
二是师生互动不强,经验不深。有不少课堂表面看是生生互动、合作学习,而实际上还是教师领着学生一步步往前走,学生思维发散和实践操作的**学习的空间几乎没有。学生还是习惯于做“忠实”的听众,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阻碍了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