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中学生调查报告1
第二部分:中学生抽样调查报告
第三部分:中学生调查报告
第四部分:中学生调查报告专题
第五部分:中学生调查报告
正文第一部分:中学生调查报告1
中学生调查报告
调研员:第一组组长左芮及组员
地点:富县高级中学
时间:xx年10月1日
班级:高一一班
调查对象:高一级学生
调查方式:采集资料
受访者选择:抽样调查
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
大多数学生对网络感兴趣,喜欢上网。
2.学生上网的目的:
(1) 中学生大多在网上玩游戏,其次是聊天、**电影**或资料
**;(2) 男孩在网上玩游戏,女孩聊天和看**;
(3) 浏览百度、新浪、腾讯等热门**。
3中学生上网的时间及网络心理:大部分为节假日,平均上网时间为1到3小时,上网大多是由于盲目从众,是在朋友和同学鼓动下去的。 4上网途径:
他们大多在网吧里,很少在自己家或同学家里。
5是否赞成中学生上网:家长持反对意见,认为上网会耽误学习,浪费时间,网络还从在不健康信息残害学生身心健康。然而,中学生也认为上网可以放松心情,缓解学习压力,但他们应该有更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6上网的好处:
(1)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丰富自己;
(2) 信息量大,准确快捷;
(3) 可以与他人广泛的交流,较为方便。
7上网的弊端:
(1) 中学生容易上瘾,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沉迷于网络,耽误学业;
(2) 如果上网时间长,会影响课堂上的休息和困倦;
(3) 容易荒废学业,容易受网络上不健康文章所鼓动而放弃学业。 8调查结果:
(1) 富县城区有网吧10多家,其中不乏非法网吧;
(2)我们学校周围公园的网吧**量大,工作人员杂乱无章,大多是绿色的
年轻人,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
9.现在的青少年大多都沉迷于网络游戏,不但荒废了学业,而且身心健康受到了伤害。
10.解决办法:
(1) 加强道德教育,提高自我修养;
(2) 学校和家长要多联系,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
(3)社会监督。
第二部分:中学生抽样调查报告
1、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理解与关注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2,当代大学生对西方节日的理解与重视
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3、 大学生热衷国外节日的主要原因
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四. 调查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
在调查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1. 建议给中国传统节日重新“易名”
极少部分
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2. 部分人表示“不承认”中国有些传统节日
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
五. 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遗产刻不容缓在调查中,少量大学生对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这一事件表示义愤填膺,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于xx年韩国申报中国的“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一事件,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重视,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六. 结论与建议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我希望当代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七. 附录由于我的调查时口头形式的,所以没有统计初详细的数据,该报告只是反映了调查中出现的显著问题,故不能作为有力的论据
第三部分:中学生调查报告
蒲江路与机场大道的交叉口行人走斑马线情况的调查 ***x学校周xx如今,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轿车、摩托车已走进了千家万户。可有些人也许驾车技术成熟,却不会“走路”了。我调查了蒲江路与机场大道交叉口的人行横道。
那时,学生恰好放学,大人也恰好下班,正是**高峰。在短短五分钟内,我就发现许多人“走路”不合格。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蒲江路与机场大道的交叉口行人走斑马线的情况调查表时间:xx年2月1日11:0511:
10项目人数学生,小孩其它总数走斑马线的人 6 8 14 不走斑马线的人1 62 63 据计算,不走斑马线的人占总数81.8%左右,而走斑马线的人约只占18.2%。
可见有许多人缺少交通意识,不会“走路”。学生中走斑马线的约占学生总数的85.7%,不走斑马线的大概只占14.
3%;大约88.6%的成年人不走斑马线,只有11.4%的人走斑马线。
由此看出,“走路”不合格的大多数是一些大人,绝大多数的学生、小孩较好。不会“走路”,违反交通规则,容易造成事故。而且我还发现,有些成年人经常带着孩子过马路。
做人父母,更要为人表率,否则将带坏小孩。我们应对“走路”问题引起重视。
河流在哭泣的社会调查报告初一(1)班周鹏我家附近有一条“臭河”,那条河乌黑乌黑的,河面上飘着些塑料袋,很脏。当地老年人说,这条河过去非常干净,清澈见底。河里有许多鱼。游来游去很热闹。而现在,工厂里的污水排放到河里,路边的行人随手将脏东西扔到河里,渐渐地,河也从以前的干净、清澈变成了这肮脏、发臭、乌黑的臭水沟了。
我还听爸爸说,那条河原本是十分干净的,爸爸还在河中游过泳呢,而现在,谁还敢到那条河里去游泳。现在,到河边看看,河水中一条鱼也没有。是的,现在还有什么生物,它们为什么能住在这里?
这里没有任何条件能让生物适应。现在,虽然有关部门已经在积极改善水质,可是单靠有关部门是不行的,因为现在还是有人随便将拉圾倒入河中,小孩在河边任意大小便,工厂还是把未处理的污水排入河中,如果像这样下去,这条河是会干涸的,其它的河也会被污染,慢慢地,就连大海也会被污染,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啊。因此,请不要污染环境和河流。保护环境免受你和我的伤害。
据《乞丐社会调查》报道,春节期间,每一条街都有很多人,但令人惊奇的是,乞丐越来越多。一次,竟有
三、四个赤膊端着乞丐碗的儿童绕着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又不难看出,那是一种有组织的“丐帮集团”,那老太婆便一定是“丐帮帮主”了,他们正在开他们的丐帮代表大会,制定乞讨纲领。大概过了10分钟以后,他们便散了。回到自己的地方继续乞讨。
更令人可愤的是在公交车站,为了乞讨,一个小孩竟为一个年轻人下跪,那好心人便掏出了一角钱投入其碗中,出乎意料的是,那小孩却嫌钱太少,便抱住了那人的腿苦苦哀求,让人见了既可愤又可怜,那年轻人只好再掏出一元钱投入了那小孩的碗中,方才离开。怎么会发生这样荒唐的事?我开始了一项社会调查。乞丐主要集中在公交车站、五马街和人民路,可分为五大民族:
一。学生学习。老人乞讨;3
残疾求助; 4.儿童赤膊求助; 5.卖艺求生。
(各数据见下表)地点数据人种公交车站(大南门车站)五马街人民路合计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学生求学0/215.4%342.9%520%老人乞讨360%215.4%342.9%832%残疾求助240%430.8%114.2%728%儿童赤膊求助0/323%0/3 12%卖艺求生0/215.4%0/28%总计5100%13100%7100%25100%(注:某一天我所见的情况)他们这些乞丐的真面目不知到底是什么,是真正的向人求助,还是通过各种手段向好心人骗取同情心,得到不正当的金钱,从而使许多好心人不敢献爱心。(1)本文的版权应归原作者和原始出处所有。
〗倘若他们是真正的求助,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愿意去帮助他们,而且会尽可能的去帮助他们。希望有关部门关注这一情况。
第四部分:中学生调查报告专题
中学生调查报告是当今中学生社会实践方面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中学生调查能力和写作努力的提高,本站最新收集数十篇中学生调查报告,希望对中学老师起一定的参考资料作用,也对中学生写调查报告,确定调查主题提供参考.
模型一:中学生财务管理调查报告
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是不愿意让中学生接触金钱的,认为从小持币会使孩子思想受到铜臭气的不良影响.这种消极防范导致中学生缺乏经济意识,出现盲目消费,不会理财等现象.其实,作为家庭成员之一,中学生不可能不和钱打交道,试图给中学生创造一个真空的消费环境是不切合实际的.
因此,中学生适当地注意增强经济意识,对健康成长十分有利,也便于提高辨别和分析能力,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大部分中学生家长都固定地给他们一些零用钱,数量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但每次还未到月末,同学们早已将零花钱用年完了.很多同学对"钱该怎么用"这一理财的基本问题存在着种种不熟的偏见和误解,甚至在他们"身无分文"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的钱到底花到**去了.
由于初中生年龄较小,家长一般不会给太多的零花钱.绝大多数(约占79%)的初中生每月零花钱低于50元,但也有5%的初中生每月零花钱超过100元.
据调查,在同学们零花钱的支出项目中,经常购买饮食品占被调查人数的70%,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分别是文具,书籍,报刊杂志,磁带和光盘等.
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同学存在"乱消费,理财能力差"的问题.理财意识淡薄是导致中学生理财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正如有些同学所说:
"很多同学信奉'钱是身外之物','出手要潇洒大方';也有的人认为'算来算去烦死人','省来省去也省不出几个钱',还不如'今朝有钱今朝花'."所以同学们的零用钱很大一部分都是在不正确的理财观念中被浪费掉了.家庭对孩子理财能力培养的疏漏,是造成中学生理财能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学校对孩子的理财教育也很少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