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局双联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与商务局实践信息公开报告

编辑:阿文时间:2020-06-19 12:01:05
商务局双联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与商务局实践信息公开报告,商务局双联定点扶贫研究报告,北接新阳地界,年平均气温左右,村庄处于山区,村内地形高低落差较大,全村种粮面积亩,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元。

商务局双联定点扶贫研究报告

一、xx村基本情况

xx村位于琥珀乡后梁片,东邻庆胡村,西接新军沟村,南与天水市秦州区相连,北接新阳地界,距离琥珀乡**20公里,海拔1520-155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0℃左右,年降平均水量50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小麦、花椒等农作物。村庄处于山区,地形复杂,居民住宅呈台阶式坐落,村内地形高低落差较大。截至xx日,全村共有57户281人。

党员9人,预备党员1人。

2、 xx村的经济发展

全村主要经济收入为种植业和外出务工,全村种粮面积498亩,人均种粮面积1.77亩,种植业主要以种植花椒、小麦、玉米、油菜;外出务工者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甘肃省金昌市,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593.5元。

教育:xx村有一所小学。由于常住人口少,适龄儿童不多,在小学生少。

贫困人口:全村贫困户34户164人。其中,低收入家庭8户,29人。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通村道路已经硬化到村,村内道路尚未硬化,多数路段虽然已经铺沙,但由于土质所限,每逢多雨季节,村内道路泥泞满地,排水不畅。

大众文化生化:村里建了一个图书馆,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3、 村上春树发展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条件有待改善。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已成为制约xx村发展的主要因素。

突出表现在:至今村内路网不通,无自来水,肥料上山、产品下山大多还得靠肩膀扛背,劳动生产率低下,生活用水和饮用水还是窖水;排水、灌溉和砌坎保土等水利设施建设滞后,抗御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脆弱;地势复杂,远离市区,交通不畅,农民即便有些土特产想拿到城区销售也受制于落后的交通条件;尽管修筑了梯田,农业生产条件依然恶劣,几乎全靠天吃饭,农民一年广种薄收,生活特别艰辛。

2.人才外流,缺乏致富带头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一些头脑灵活、善于经营、先富起来的人大都已进城,而一些年富力强的农民也已纷纷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或是一些自身素质偏低的劳动力。由于xx村相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已经进城的能人不愿回来创业,而外地人才也很难引入和留住,人才匮乏,使得村子的发展缺少“领头羊”。

3,思想保守,落后。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发展经济,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xx村存在以下思想问题:一是部分群众思想惯性严重,容易满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民温饱已基本得到解决,有的群众就满足了,陶醉了,“过去当皇帝都没有电灯,现在我们有电灯,生活比过去的皇帝还惬意了”,但他们忽视了时代在进步,社会文明程度在提高,他们对外界高质量的生活知之甚少,即便有时看到人家高质量的生活也不心动,盲目虚骄,从而缺乏追求,出现了部分群众“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的懒惰思想。二是小农嫉妒心理作怪,均贫富思想严重。有的群众虽然自己不能致富,但当人家富起来时又会产生强烈的嫉妒心理,“穷也要多个伴儿”就是相当一部分村民的共同心声。

于是对于一些依靠勤劳先富裕起来的村民,不是以人家为榜样,奋起直追,反而是阴阳怪气地讽刺挖苦,故意制造事端,从中掣肘,这就大大打击了部分能人的致富积极性。三是一些干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群众受传统思想落后观念的束缚,也存在着“等、靠、要”和“小富即安”的思想,对发展缺乏信心。

这样长期定居的村民的思想越来越保守,你看我,我看你,个个宁愿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贫困生活,也不愿通过探索谋求发展新路。

4、 双挂钩扶贫思路与措施

在了解xx村基本情况和分析村庄发展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对双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省、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联村联户、重点帮扶、整村推进为抓手,抢抓“双联”精准扶贫行动等政策叠加的机遇,整合相关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扶持培育农村特色主导产业,优化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发展条件,完善公共设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夯实发展基础,着力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推动全村率先脱贫致富奔小康。

(二)、发展目标

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杨湾村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缩小农民收入差距,建设和谐农村,实现生产条件有大改变,生活条件有大改善,社会事业有大发展,社会保障水平有大提高,生态环境有大改观“五个重大突破”,到xx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减少贫困人口人,奋力脱贫致富、改善生态、控制人口。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近期目标:到xx年底,争取落实“五件实事”和“八个全覆盖”,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培育养殖大户,认真摸底,做好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成长。努力实现三个一的目标,即:

人均栽植1亩果园,人均种植1亩地膜洋芋,户均输出1个劳动力,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比全区平均水平高出3个百分点,达到4040元;村民养老、新农合实现全覆盖。基本帮扶解决全村人畜饮水,帮助学校购置图书和体育器材,为0-3岁儿童捐赠营养包;积极协调琥珀乡**和金融机构,做好小额贷款工作,建设村级商贸综合社区,改造提升农村消费水平和层次,同时改善村级阵地建设和村容村貌建设,改善“两委”办公服务场所办公条件。

远期目标:到2020年底,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助农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基层基础更加牢固,群众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社会和谐稳定,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实现与全国基本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体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主导产业

一。苹果核桃园建设:计划于xx年春季在杨湾村新植核桃园50亩。计划于xx年春季在全村种植果园200亩,需苗木4500株。

2。旱作:每年种植200亩全膜双垄玉米、150亩全膜马铃薯、100亩改良小麦。

三。养殖业:要解决村民致富途径单一、收入微薄的问题,要鼓励和帮助村民发展养殖业。发展15户农户、5户生猪养殖户、300平方米住房和5户养牛户。

二是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道路建设:新建田间产业道路4条8公里需资金2.5万元,村内主道路铺沙处理2条3公里,配套完成排水渠等工程需资金5万元。多方筹措资金,积极帮助该村硬化村级道路工作。

2.整治村容村貌:为彻底解决村内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结合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实行垃圾归集处理,设立集中垃圾堆放点3个需资金0.9万元,村部院子硬化和墙面粉刷,玻璃安装。

三。饮用水工程:帮助改善村里的饮用水条件,建设3公里长的人畜饮水工程,计划投资3.5万元。

三是大力改善生态人居环境

1.荒山绿化:xx年完成荒山荒沟绿化100亩,xx年绿化比例达到35%, 2020年全村森林覆盖率达到30%。

2.四旁植树:引导农户在房前屋后、路旁田埂栽植绿化林、防护林等,到2020年“四旁”植树达到5万株。

三。梯田改造:xx-xx,改造坡梯田100亩,改造不良梯田。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改善土地侵蚀,继续加强土地保护和生态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四是大力保障民生工程建设

全村人口281人,劳动力158人。xx年组织输转劳动力100人次以上。每年培训40多名技术工人,提高农业技术知识水平,增强发展潜力。建设村级综合商务服务场所,改善村级消费条件。

五是提高村民综合素质

一。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完善村群众文化活动室等基础设施,设立农村专业技术培训中心(室),邀请专业人员,宣讲实用致富技术,做好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指导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xx年至少开展6期各类专业技术培训,力争使每个劳动力掌握一门专业致富技术或致富信息。

2。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依托村部、学校,组织群众学习科学文化和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普及国家强农富民政策,传播科学、文明、进步的思想道德观念,大力倡导现代、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开展“六进六促到农家”活动,创建“和谐五星”和幸福家庭,支持发展民间文化事业,增强农民创业致富和自我发展能力。

三。促进生殖健康服务。充分发挥人口计生部门行业优势,依托市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广泛宣传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政策知识,全面开展“生殖健康服务进家庭”行动,确保当年已婚育龄妇女、流动人口、老年人口健康教育、咨询、检查、诊治比例达到90%以上,扎实做好育龄妇女“两癌”筛查工作,不断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防止因病致贫。

四。实施优生优育工程,提高人口素质。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全面开展免费婚前体检、优生监测工作,使计划怀孕夫妇孕前检查比例达到100%,全力落实以“宣传倡导、健康促进、优生咨询、高危人群指导、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补充营养素”为重点的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三)、主要措施

一是科学规划、科学指导,改善乡村面貌。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和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充分论证规划,通过规划引导村庄建设向新型、节能、可持续方向发展。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广泛开展植树造林,突出抓好村庄、面山和道路沿线绿化,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庄前屋后栽植杂果。

加快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大力发展“一池三改”沼气生态农户。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污水垃圾处理为重点,扎实做好村庄整治改造工作,生活垃圾定点堆放、填埋。

二是积极争取项目,努力拓宽致富之路。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政策统筹,机制创新和资源整合,加强与扶贫、交通、卫生、教育、水利、林业、农牧等部门的沟通衔接,确保列入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分年度建设并投入使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调动农民积极性,因地制宜,因户帮扶,帮助农户引进推广实用技术,多渠道增加收入。

三是抓住发展机遇,扎实推进合资公司定向扶贫开发。抓住双联精准扶贫开发机遇,科学区分扶贫对象和低保对象,着力推进扶贫开发政策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分类实施解决贫困问题。加大对贫困人口、残疾人和计划生育困难人口的扶持力度。

全面落实国家惠农强农政策,加强优惠政策对接,优先扶持贫困家庭发展产业。协调金融机构做好小额贷款工作,为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四是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社会救助。进一步健全完善帮扶机制,加大对口帮扶、行业帮扶、干部结对帮扶、一对一帮扶和社会帮扶力度,逐步形成“**主导、领导带头、部门联村、干部联户、社会联动、全民参与”的扶贫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