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艺、特作《植物保护实践》总结-总结报告

编辑:阿文时间:2020-06-14 16:13:09
农艺、特作《植物保护实践》总结-总结报告,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体现我院的办学特色,至月日针对农艺特作专业实践技术部分内容在田间进行了集中训练,开业时间年月日日。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加快培养“双师型”人才,充分体现我院的办学特色。因此,植物保护教学研究小组

至6月26日针对00农艺、特作专业实践技术部分内容在田间进行了集中训练。

一。开业时间:xx年6月10日-28日

2。经营地点:安徽工业师范大学实验农场

3、开课班级:00农艺、特作

四。作业内容:玉米螟防治

5个。讲师:黄保宏、王波

6、试验设计:

从每片地的5个对角线点取样,每点取样20株,调查花叶数、卵块数,统计100株花叶率和卵块数。当花叶率达到10%时,达到控治指标。

对照组用3%呋喃丹颗粒剂(3kg/mu)灌入心叶。设一个对照(不施药)。使用一周后检查控制效果。

7、实习过程:

6月10日下午,我们动员起来练习。首先,王波先生布置了实习任务,划分了实习组

(4-6人一组)并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然后黄保宏先生详细介绍了玉米螟

调查方法、预防和控治措施,以及实践过程中的具体步骤。

6月13日上午(因雨推迟两天)进行人口基数调查,各社区5:00取样,

每点检查20株,记录损坏率(花叶、排孔、钻孔等)。

6月13日下午,进行了化学防治。首先,根据社区面积对呋喃丹颗粒进行称重并装载

在塑料瓶中,在瓶盖上打一个孔,将瓶盖倒置,振动几下,制成呋喃丹或杀虫双颗粒

均匀丢弃在玉米心叶中。

6月20日调查防治效果,每组仍在原来调查的小区内5点取样,每点查20株,记载新被害株数(花叶、排孔、蛀孔等)。

6月26日上午,对防治效果进行了第二次调查。每组仍在原调查区域5:00取样

点查20株,记载新被害株数(花叶、排孔、蛀孔等)。

6月27日下午,收集资料,计算防治效果。

预防效果=6月28日撰写实习报告,总结交流。

8个。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少数同学怕脏怕累,只在田边用颗粒剂丢心,不愿钻到田中干。,建议加强学

学生刻苦的思想教育,正确的实践态度。

通过这次《植物保护技术实践》实践技术训练,同学们真正认识了玉米螟幼虫

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危害特点,学会了玉米螟的调查方法和防治措施,锻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今后的植保工作打下了基础。我们认为其效果比

较好,这样一方面可使学生将《植物保护技术实践》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

合起来,另一方面,能使学生们学到了在《植物保护技术实践》课堂上所无法

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再者可进一步加强师生之间的双边交流,使我们在以后的《植物保护技术实践》教学和实践中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在哪些方面应强化实践

技能的训练,那些方面应该强化理论知识的讲解,从而真正地把我们的学生培

养成在社会上有用武之地的“双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