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报告方案

编辑:阿文时间:2020-06-13 15:19:07
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报告方案,遂宁市教育局立项课题,在确定实施计划之前,建立多种阅读情感交流模式,初步建立了以动态过程为核心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星级评定体系。

遂宁市教育局立项课题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

实施方案

在确定实施计划之前,让我们回顾一下本项目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一。制定每年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的推荐书目和推荐说明。

2。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活动模式。

三。尊重小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的自由发展,建立多种阅读情感交流模式。

四。初步建立了以动态过程为核心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星级评定体系。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确定了以下研究内容: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

2。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研究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方式的研究

四。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研究

5个。小学生课外阅读情绪研究

6。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研究

一、研究思路

我们采取多层次、多侧面的系统综合研究,着重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家庭学等多学科、多角度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进行全方位的研究,着力构建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具体操作模式。

(1)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

我们发现专家和老师推荐的好书可能不被学生喜欢。家长给学生买的书常常被搁置起来。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开展有效课外阅读的前提;了解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开展高效课外阅读的基础。

(2) 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研究

一。在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基础上,选择阅读内容,列出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

2。学生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社会。学会选择是学习和生活的必要能力。教学生选择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应该教会学生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并给他们以学习导向——价值取向和个性发展方向,重点培养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

(1) 认清阅读内容的是非曲直,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伪善丑恶的能力。

(2) 认清阅读内容的利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选择最合适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把握自身发展方向的能力。

(4) 选择阅读的重点,培养学生果断选择和提炼重点的能力。

(3) 小学生课外阅读方式的研究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学习各种课程、获得终身发展的最基本的学习能力。但据统计,中国孩子的阅读量仅为欧美孩子的1/8,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考虑,急需拓宽阅读渠道,更新阅读途径,丰富阅读方式,提高阅读量。

1.扩大课外阅读领域。

(1) 立足课堂拓展课外活动。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在不增加师生负担的前提下,应补充与教材主题一致的课外阅读材料。

(2) 充分利用图书馆、教学网络等资源,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

(3)增设班级图书角,定期举办“换书节”, 引导学生交换自己的课外读物,在交流互动中进行阅读分享,利用学生的图书资源提高阅读量。

2。丰富课外阅读方式

(1)学生自读

通过创设民主、平等、对话的阅读氛围,引领学生自悟、体验,相互交流,指导并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以纠正知识灌输和理性分析式的语言阅读教学的缺损。注重学习效果,养成不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和能力,把读书和实践结合起来解决问题。

(2)师生共读

为了让学生从课内外受益,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教师发挥引领作用,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做一个忠实的读者,与学生一起围绕书中的问题展开交流**,既交流阅读的感受,又交流各人的读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书写阅读体验,共同分享阅读的快乐;在阅读中教师通过巧设悬念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讲述书中精彩片段后嘎然而止,让学生带着疑惑主动走近阅读;老师向学生推荐了他读过的著名著作和经典著作。在co阅读中,师生们共同学习,感受并共同成长。

(3)亲子共读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家庭的影响举足轻重,提倡亲子阅读,让阅读真正走近孩子,走近父母,并渗透到他们的心灵。

三。丰富课外阅读教学形式

(1)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课程,如文学导读、经典导读、同主题导读等,为学生找到阅读的突破口和方向。

(2)上好课外阅读交流课,在质疑解难中把学生的阅读向纵深引进,提高阅读的质量。

(3) 要开设课外阅读分享课,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课外阅读成果,与同龄人分享,互相学习,提高。

(4)上好课外阅读辩论课,针对学生在阅读中的不同观点、不同体验组织辩论,一方面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与众不同的个性化体验,另一方面使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思维水平得到提高。

(4) 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研究

教师应正确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把通向语文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打开这扇知识的大门,走进书籍的海洋,体验自学成功的乐趣。如何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是课外阅读的核心问题。

1、 根据阅读不同的读物,指导学生灵活掌握“ 三读法”

(1)浏览广泛的阅读资料。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 探索性快速阅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阅读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十字。

快速阅读可以获得新知识、新信息的成倍增长,并赶上时代的发展。

(3) 雅致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些好文章需要反复阅读,甚至背诵。

2、根据阅读的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即“不动笔墨不读书” 。

(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如用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偏差错误等。

(2)作批注。也就是说,在文章旁边写下你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3)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4)制作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在卡片上写名言、精彩片断、精彩单词和句子,以便随身携带,随时阅读和背诵。

三。根据阅读的目的,学生应在阅读中形成思维的阅读意识。

边读边思考不仅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方法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5)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绪研究

在阅读实践中,学生有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对整个课外阅读有着怎样的情感倾向,也成为需要研究的内容。有效地把握这一问题,将使阅读成果共享,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6) 如何优化阅读评价

阅读评价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举措,但到底应该评什么,怎样评,才能使阅读评价为发展性阅读服务,应该是我们需要着手研究的。

1、评阅读兴趣。主要从学生的阅读态度和情感干与情况来评价,检验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观能动性。

2、评阅读积累。坚持“上不封顶下保底”的原则,规定每个年级课外阅读的图书文章篇目、坚持阅读的报纸刊物,明确量化指标,考查学生是否完成规定的阅读量。

(1)定主题。低年级段以“感受童年的快乐”为主题;中年级段以“体验童年的成长”为主题;高年级段以“回味童年的生活”为主题。

(2)定内容。

3、评阅读习惯。综合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力量,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学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1) 是否每天进行课外阅读。

(2) 课外阅读时是否做笔记。

(3) 在课外阅读中,是否要经常动脑,多思考,多探索。

四。论阅读体验与价值取向。从课外阅读笔记、交流与言语、试题解答等方面,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心理感受、理解与把握能力进行了评价。

5、阅读评价在原则上要重过程、重激励、多形式(自评、师评、互评等)、多展示(开展读书交流会、各种阅读竞赛、布置阅读展板、制作阅读小报等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活动)。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一定范围的调查,归纳出目前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积极与消极现象,以及这些现象背后的内在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研究的早期阶段。

2、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研究的**性和可操作性,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坚持撰写课堂教学反思随笔和辅导学生课外阅读体会,在写随笔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反思自己,超越自我,做到总结成果和推广运用相结合。这种方法伴随着整个研究过程。

三。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收集典型教师的典型课及相关教学细节,从中探索提取有效的实施措施,并及时推广。注重收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的成功经验和实践,通过撰写**、教学反思等形式及时总结、定期交流。

在研究后期采用此法较多。

以上三种方法在每个阶段并没有完全分开,但应重点强调和交叉渗透。本课题的总体研究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即作为研究的实施者——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主动贯彻课题研究思想,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行动,注重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加强教学实践后的反思,以反映课题研究的效率与效益。

三、研究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周期定为三年,主要分为以下步骤具体实施:

第一阶段(2017.10-2017.9)是准备阶段。

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收集国内外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研究**和实践材料。

三。制定研究计划,培训研究人员,准备实验。

第二阶段(2017.10—2017.6)实验阶段。

一。组织实验人员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深入实践研究。

2、梳理前期研究成果总结提升

三。树立科学的阅读目标选择正确的阅读内容

四。收集优秀的阅读经验。

5、开展“阅读汇报课”、教学设计、撰写经验**活动,完成教学设计集、**集、课题研究个案达100例。

6。形成科学、完善、可操作的阅读评价体系

7号。完成阶段研究报告并评估阶段结果。

第三阶段(2017.9—2017.12)总结阶段。

1、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

3、推广研究成果。

4、 时间安排和预期成绩

5、 确保研究顺利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