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社会实践的目的是让学生进入和了解社会。但是在这么大的社会里,你想让学生知道什么?没有具体目标的社会实践就会流于形式,无法实现其真正的目标。
下面是一篇关于信用社社会实践的报告,欢迎阅读!
一为了更好地巩固自身的经济学相关知识,培养经济基本工作技能,我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赴农村信用社进行为期个月的社会实践,通过这将近个月的社会实践,我从客观上对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使自己更加充分地理解了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我这次实践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会计业务(对公业务),储蓄业务。
一、会计业务
对公业务的会计部门的核算(主要指票据业务)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记帐、复核与出纳。这里所说的票据业务主要是指支票,包括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对于办理现金支票业务,首先是要审核,看出票人的印鉴是否与信用社预留印鉴相符,方式就是手工折角验印;再看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出票金额、出票日期、收款人要素等有无涂改,支票是否已经超过提示付款期限,支票是否透支,如果有背书,则背书人签章是否相符,值得注意的是大写金额到元为整,到分则不能在记整。
对于现金支票,会计记帐员审核无误后记帐,然后传递给会计复核员,会计复核员确认无误后,就传递给出纳,由出纳人员加盖现金付讫章,收款人就可从出纳处领取现金(出纳与收款人口头对帐后)。转帐支票的审计内容与现金支票相同。在处理过程中,会计簿记员审核帐户,会计审核员审核帐户。这里需要解释的是会计时间的问题。
现金支票以及付款行为本行的转帐支票(如与储蓄所的内部往来,收付双方都是本行开户单位的)都是要直接入帐的。而对于收款人、出票人不在同一家行开户的情况下,如一些委托收款等的转帐支票,经过票据交换后才能入帐,由于县级支行未在当地人民银行开户,在会计账上就反映在"存放系统内款项"科目。我们在学校更了解的是后者。
还有一些科目如"内部往来",指会计部与储蓄部的资金划拨,如代企业发工资;"存放系统内款项",指有隶属关系的下级行存放于上级行的清算备付金、调拨资金、存款准备金等。我们熟悉的是“银行存款”,是省级分行直接与银行打交道时使用的会计科目。一些数额比较大的款项的支取(一般是大于或等于5万元)要登记大额款项登记表,并且该笔款项的支票也要由会计主管签字后,方可支取。
“一天在早上”,会计部也是。日常业务主要包括支票、电汇等。中午前,如有票据退票,根据汇兑净额单据,编制专用转帐借方、贷方凭证等,检查是否有票据退票。
下午对其他工作人员领用的支票进行复核,加盖“收讫、贷记”印章,交复核人员进入计算机交换系统。在本日业务结束后,进行日终处理,打印本日发生业务的所有相关凭证,对帐;打印"流水账",检查今日的帐务的借贷方是否平衡。最后,轧帐。
这些打印的凭证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装订起来,再次审查,看科目章是否盖反、有无漏盖经办人员名章等,然后装订凭证交予上级行进行稽核。这样一天的会计工作就要结束了。
二、储蓄业务
储蓄部门目前实行的是柜员负责制,就是每个柜员都可以办理所有的储蓄业务,即开户,存取现金,凭证不在象对公业务部门那样在会计之间传递,而是每个柜员单独进行帐务处理,记帐。其流程是分支款及存款两种:存款是先收款后,进行点清后,打印存款人签定的存款凭条及存折,然后递送存折给储户;取款是先打印取款人的取款凭条及存折,然后点清取款金额,交付取款人存折及现金款项。
于会计业务相比,储蓄业务相对简单明了,涉及会计科目较少。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详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近年来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有了巩固和应用。从这次实践中,我认识到实际工作与书本知识有一定的距离,需要进一步学习。虽然这次实践的业务多集中于比较简单的前台会计业务,但是,这帮助我更深层次地理解银行会计的流程,核算程序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使我在银行的基础业务方面,不在局限于书本,而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尤其是会计分工,对于商业银行防范会计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其起到了会计之间相互制约,互相监督的作用,也有利于减少错误的发生,避免错帐。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最基本的业务往往是不能在书本上彻底理解的,所以基础的实务尤其显得重要,特别是目前的就业形势下所反映的高级技工的工作机会要远远大于大学本科生,就是因为他们的动手能力要比本科生强。从这次实践中,我体会到,如果将我们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与更多的实践结合在一起,用实践来检验真理,使一个本科生具备较强的处理基本实务的能力与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这才是我们学习与实践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