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暑假实践报告-总结报告

编辑:阿文时间:2020-06-12 18:13:07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暑假实践报告-总结报告,在深圳广州两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先后向邓小平的画像和铜像,参观中山纪念堂,用年轻一代的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我们首先来到了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荔枝园北邓小平肖像广场。

xx年8月下旬,**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滴水之海”实践队以“继承抗日战争革命精神,开辟和平时代公益事业新路”为主题,在深圳、广州两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邓小平诞辰111周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5周年的背景下,队员们先后向邓小平的画像和铜像,参观深圳市残疾人朋友软件****,参观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参观中山纪念堂,在伟大的人才和城市历史上实现了抗战精神、战争精神和改革精神,把时代精神融入到探索社会企业公益新模式的实践中,用年轻一代的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展现了历史风貌,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 邓小平铜像,永恒的精神

我们首先来到了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荔枝园北邓小平肖像广场。在车水马龙、高楼大厦之间,邓小平的巨幅画像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的红色口号,犹如海神针。来这里参观的人大多是白发老人。对他们来说,这是时代的印记,让他们想起了为国家建设奋斗的青春岁月。

走出北里池公园后,我们乘车近一个小时到达福田区红荔路莲花山公园,爬上莲花山参观山顶邓小平塑像。小平同志昂首俯视深圳市中心,气势磅礴地指出江山,正如他经历了人生的三起三落,心平气和,正如他建设太行、太岳等抗日根据地,毫无畏惧地深入敌后一样,就在他带领军队破竹般地进军大别山的时候

当我们到达山顶时,偶遇深圳外国语中学和喀什中学的学生在铜像前举行纪念仪式。深圳与喀什是对口支援关系,也是经济特区。来自两地的青年学生齐聚一堂,纪念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70年前抗日战争的英勇顽强精神和30年前的改革精神,都是深化改革、实践社会创新的精神源泉。

2、 走访社会企业,探索创新

残疾人朋友团是中国首届社会企业和社会投资论坛的组织者,一直是众多社会团体学习的标杆。我们团队有幸参观了深圳市残疾人朋友软件****

我们与公司总经理詹路华先生取得联系,然后来到深圳互联网产业园附近的残疾人朋友软件公司。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夏明先生接待我们,向我们介绍了残疾朋友的发展历程、组织结构、员工培训计划、后勤保障等信息。同学们都佩服郑伟老师的初衷是坚定的。公司对残疾员工的照顾和体贴。残疾人朋友的宣言很感人。无障碍设施彰显真情。

随后,为了进一步了解残障软件公司如何利用商业进行公益,并验证我们的假设,即社会企业比普通商业企业拥有更强大的社会资本,因此这种模式能够使公益持续下去,我们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非结构化访问,得到了员工的热情配合。

3、 中英街的历史

中英街位于深圳东部沙头角镇南部,是一条长不到250米、宽不到4米的小街。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1994-1895年甲午战争期间,香港特别是扩大疆界的文章,见证了对领土的吞没,为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们的慰藉提供了慰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国两制”从1997年降为“一街两制”。

在中英街历史博物馆里,对我们来说,中国近代史不再是条约和地图的记忆,而是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重大历史事件反映在衣食住行的变化上。从社会的角度看,我们提高了专业素质和历史情怀。

4、 中山纪念堂,理想之光

参观中英街后,部分队员离开深圳前往广州,参观中山纪念堂。纪念堂结构精巧,堪称建筑典范。它有着丰富的含义。每一步、每一个方向,都与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共和梦相吻合。但最令人震惊的是正门前的中山先生军用铜像,雄伟壮观,仰望天空。

在纪念馆正门的顶部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世界是为公众服务的”。据回忆,中山先生曾抄袭《礼记·大同篇》鼓励自己。

我们认为,“天下为公”、“三民主义”等思想不仅有助于国共两党在战争时期的合作,而且有助于在当前和平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营养。社会企业“公益+经营”的创新模式是实现公益目标,造福全世界。就是要践行这一伟大理念,支持实现“中国梦”*